“桃江縣竹林土壤酸化問題突出,且缺乏磷素含量,對全縣竹筍產量造成了一定影響,需要從有機肥精制、土壤改良、養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開展研究。”6月17日、18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劉學軍專家工作站專家劉學軍牽頭組織中國科學院農業生態研究所專家,先后來到益陽職業技術學院、桃江縣鸕鶿渡鎮龍塘灣村、桃花江國有林場,就該縣竹筍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共商良策。益陽職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黃維民,益陽市科技協會副主席陽萬田、學會部部長張飛利參與調研討論。

據了解,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劉學軍專家工作站自去年成立以來,與桃江吉祥天生物有限公司、新洋豐公司、桃江桃花江國有林場合作,開展開發生物肥料、土壤元素測定、研究楠竹與竹蓀套作生產等科研項目。目前,科研團隊已開展桃江縣毛竹林土壤養分狀況調查,采集桃江縣境內自西向東12個典型毛竹林土壤樣品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桃江土土壤平均 pH 值為4.37,普遍屬于嚴重酸化水平,且磷素含量極其缺乏,已經對全縣竹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在鸕鶿渡鎮龍塘灣村,專家團隊現場調研竹筍產業現狀,指導竹農及合作社竹筍種植的注意事項。竹筍資源豐富,現有竹林1萬多畝,竹農3000多戶,全年可產竹筍1萬多噸。該村成立了竹筍專業合作社,但由于竹林土壤偏酸、板結、缺磷等問題,竹筍產量難以進一步提升。專家團隊結合了解到的情況和實地考察,計劃在前期基礎上,從廢棄物碳化和生物菌劑開發的途徑研究有機肥精制、土壤改良、養分利用效率提高等項目,并根據當地竹林的生長環境和毛竹品種開發竹筍生產專用肥。預計專家工作站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高標準竹筍肥料研發和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

在桃花江國有林場,專家團隊調研了工作站開展的竹林下套作竹蓀、大球蓋菇種植模式研究。這種套種模式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竹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土壤改良。提醒現場工作人員,套作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竹蓀的采收時機、不要連作以防病蟲害發生。

當天,劉學軍還給隨行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