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四立之一,不光是節氣的轉換,也是季節的更迭。
8月8日迎來“立秋”節氣,標志著酷熱的夏季即將謝幕,秋天的腳步悄然而至。中醫認為,人體的健康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在不同的季節,養生的方法也需因時而變。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象征著夏日的結束,陽氣漸收,陰氣漸生。此時,人體的陽氣也開始逐漸轉為陰氣,而人體的陰陽平衡對于健康至關重要。
早睡早起,斂陽保溫

早睡收陽以養陰,助肺肅降;早起,升發陽氣,助肺宣發。因此,立秋養生,應以收斂為原則,保養陽氣。與夏季“晚睡早起”不同,立秋過后應開始“早睡早起”。晚上9至10點入睡,早晨5至6點起床最為適宜。
立秋后早晚溫差大,但人體陽氣仍處于頂峰狀態,血管也處于擴張狀態,且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早晚要注意增減衣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斂陽保溫,以免受涼,造成傷風感冒。
冬病夏治不能停
秋主藏,立秋時節,我們仍處于最熱的中伏之中,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的陽氣也進入內藏期。我們要抓住這個末班車,艾灸做起來,趁著三伏的陽熱之氣把人體陽氣養起來。

適應癥
1.呼吸系統疾病
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等。
2.消化系統疾病
如慢性腹瀉、寒性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3.骨關節疾病
如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老寒腿等疾病。
4.婦科疾病
如女性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等。
5.體質調理
如容易疲勞、經常感冒、免疫力低下、手腳冰涼、體質虛寒者。
飲食得當
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
雖已立秋,仍在暑中;許多人仍然按照夏天的節奏過:多食寒涼的食物。殊不知寒涼之品,夏天吃可以清熱生津;立秋后再吃就要傷脾陽了。目前脾胃弱,消化能力也弱,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泥鰍、鱔魚、魚蝦、雞蛋、鴨....這些清補的食物。

秋天屬金,與肺相應,故養肺最佳。避免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和酒,以及燒烤、煎炸食品,因其加重秋燥。宜多食豆漿、蘿卜、蓮藕、荸薺、蘋果、桃子、梨、葡萄、百合、杏仁、木耳、銀耳、山藥、南瓜,尤以白色食物為佳,潤肺養肺之功。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