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湖南省紀委監委公開通報六起違規吃喝典型問題,其中,有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問題,有套取費用違規公務接待、違規吃喝等問題,有違規參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請等問題,超標準接待、“吃公函”等問題。依據黨紀政紀,涉案人員受到了相應處分。通報強調,端午節假將至,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要堅守節點,繼續深化開展“兩帶頭五整治”糾風防腐專項行動,以有力有效舉措,確保節日期間風清氣正。
端午臨近,粽香飄逸,不由得讓人憶起戰國末期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與湖南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清《一統志》載:“鳳凰山,在益陽縣西65里的桃花江,傳為屈原作《天問》處。于此渡江,而行吟澤畔,即《楚辭》《涉江》處也。”據考證,屈原曾在湖南桃江生活長達12年。“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屈原的《楚辭》中。源于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原來蘊含著深刻的廉潔思想,憂國憂民情懷,雖時過境遷,仍日久彌新,意義深遠。
《楚辭》有云:“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沬。”《卜居》則云:“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其意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司馬遷在其撰寫的《屈原列傳》中稱贊屈原的廉潔:“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可見,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勤政為民、清正廉潔”思想的愛國詩人,而其自身廉潔正直的形象也備受肯定。
屈原投江明志的湖南汨羅,至今流傳著一首《粽子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歌詞看似描述粽子,實則暗喻屈原的廉潔形象。每到端午期間,當地民眾在撒粽江邊、吟唱緬懷屈原的同時,將“廉潔”二字銘刻心間,做潔身自好、不與污濁同流的傳承者,讓學廉、思廉、崇廉、守廉、倡廉成為自覺的行動。
如今,端午佳節的氣氛依舊熱鬧,我們保留著賽龍舟、吃粽子等傳統民俗,但有些人對屈原廉潔正直的精神不甚明了。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雖然與屈原當年的戰國時期大不相同,但“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是每個時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不變的主旋律,應該去繼承、去傳頌。
穿越歷史的煙云,屈原的廉潔精神,在當下對廣大黨員干部仍然具有深刻的啟迪價值。在廉政建設方面,廣大黨員干部不妨多看屈原故事、多讀屈原名句,繼承、弘揚勤政愛民的公仆意識、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性、勇于擔當的行為準則,提升廉潔從政的自覺,豐盈廉潔自律的心靈,讓屈原的廉潔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為屈原第二故鄉,三湘大地,桃花江畔,汨羅江邊……屈原精神,源遠流長,清風浩蕩。目前,我們正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值此端午佳節,我們緬懷屈原,紀念屈原,感受絲絲清風正氣撲面而來。“內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屈原修身勵志、憂國憂民、廉潔清明的高潔品性,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發揚光大。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