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南安化縣梅城鎮來到北京清華大學的校園,今年18歲的龔燦第一感受是:這里太大了,幾乎每天都在迷路。
五年前,在小鎮讀中學的龔燦偶然結識了一位同鄉的清華教授。自此,清華夢在這個小鎮少年的心中種下。這個盛夏,少年終于圓夢,而在他的求學路上,一直支撐他的是最為普通的農村家庭。
△龔燦(右二) 和同學在一起。
龔燦出生在安化縣梅城鎮的一個小村子里。小學、初中、高中,龔燦的學習和生活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但他相信,只要用功讀書,將來一定能走出山村,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初中的一天,縣里來了一位返鄉的清華大學教授周旻,龔燦偶然得到了一次拜訪的機會。聽說龔燦成績不錯、且勤奮好學,周教授不僅鼓勵他好好讀書,還在回北京后給他寄來了清華大學的一套文具和兩本書。
一把直尺上印刻著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把三角尺上篆刻著“清華學堂”四字,龔燦視若珍寶,一直放在課桌上勉勵自己。兩本書分別是《解析幾何》和《托馬斯微積分》,屬于大學階段的入門教材。好學的龔燦在高中期間就把它們仔仔細細讀了幾遍,也為他后來在全國物理、化學、生物的奧賽中均取得二等獎的好成績打下了基礎。
實際上,龔燦的父母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鮮少能在學習上為他提供幫助。在龔燦中考的前一年,他的父親因病住院,母親為了不讓他學習分心,緊閉口風不向他多說。龔燦只記得,那張病歷單上醫生的診斷寫了三四行,父親之后被推上了手術臺、摘除了胰腺和膽囊。從此,父親多臥病在床,母親也只能一邊在家照顧一邊找些附近的零工。
2023年7月,也是龔燦高三的這一年,他的父親再次發生意外,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母親只得辭去工作全心照顧父親。盡管挫折重重,但考上清華大學的決心一直牢牢支撐著龔燦,穩步提升著自己各科成績。
高三這年,龔燦還通過了清華大學自強計劃(主要面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及縣以下高中,自強不息、德才兼備、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獲得了50分加分。最終,他以高考成績678分的裸分及50分加分被清華大學自動化類專業錄取。
今年7月,龔燦考上清華大學的消息傳出,鄉里鄉親都過來給龔家祝賀。面對欣喜的鄉親們,龔燦很是誠懇地說道,這一路走來他并不孤獨,也受到了太多人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我的父母很平凡,但又很偉大。盡管在物質上,我不能與五陵子弟相提并論,但在精神上卻向往著止于至善。”他說。
8月中旬,龔燦終于來到了無數次在夢中出現過的清華大學,也再次拜訪了曾經為他種下夢想的老鄉教授。“教授送給我了一輛自行車,這是一份很珍貴的禮物。”龔燦告訴記者,清華的校園很大,甚至有時他還會迷路。但他想,先要盡快適應下來,然后找準自己的方向,未來的每一步,他都會更加堅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