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赫山區歐江岔鎮因地制宜,在基層組織建設、村民自治管理、崇德向善民風三大體系探索之路上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謀實事、出實招、見實效,不斷挖掘鄉村治理潛力,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
"
黨建引領壯鄉村治理之“骨”
"
代表聯戶“謀實事”
"
“周嗲,現在鎮上實行聯戶代表的模式,咱們熟,經過推選我成了你的代表啦,也就是網格員,以后你和你的家人有啥問題訴求困難等都可直接聯系我。”3月7日,聯戶代表陳臘清在歐江岔鎮長東湖村上門走訪他的15戶家庭時介紹道。
"
自2月份以來,赫山區歐江岔鎮依托“網格化+扁平化”熟人管理模式的成功經驗,結合村(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內容,不斷強筋壯骨,重新調整網格構架,梳理選配標準,創新性地將“黨員干部劃片定崗聯戶”的黨建模式升級為“三合一、五優先”工作路徑,以便高效推行聯系服務群眾“345”工作模式。具體以村(社)黨總支書記為總網格長,村社“兩委”成員為分片網格長。把黨員組長、網格員、股民代表三種身份合一,并采用不完全地理、行政區域劃分方式,以熟人之間的穩定社會關系為脈絡,優先選配積極性高、代表性強、服務意識強、公信力足的村(居)民代表,優秀村(居)民小組長和黨員,離職村干部、退休干部和教師,入黨積極分子和村級后備力量,紅白理事會成員等五類群體為網格員,在黨建引領中將基層管理“觸角”延伸到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

聯戶代表簽字宣誓為民謀實事
"
在實施中,歐江岔鎮朝著打造“鄉村治理120品牌”的目標前進,即按照1位聯戶代表聯通約20戶熟人家庭,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談笑聲中解決問題”初衷,秉持“救急、服務、高效”的態度理念,發揮“一事一哨”的前哨作用。“鄉村治理120品牌”可讓群眾足不出戶甚至遠在他鄉也可通過他所熟悉的“聯戶代表下菜點單”,將以往群眾反映問題訴求的“顧慮重重”心態變為“大膽直言”狀態,在傳達政策精神、解決群眾訴求、定期排查隱患這一“有來有去”中構建良性循環生態,形成小事“格”解決,大事“網”聯動的網格化服務形式,以此助推“熟人代表+服務+治理”管理格局成熟,不斷引導人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基層治理,激發“共建共治”內生動力,實現服務群眾“0距離”、鄉村治理路徑規范化目標。
目前,歐江岔鎮在73個網格片中推選823名聯戶代表并發放實名代表證,覆蓋了15410戶家庭。聯戶代表們在走訪聯絡各自對象過程中,累計收集問題訴求137條,在網格內解決97條,回復群眾咨詢問題219個。聯戶代表逐漸架起“連心橋”。
"
理事協會強鄉村治理之“魂”
"
破舊立新“出實招”
"
“咱們是湖區,地下水位非常淺,實行火化既可節約土地又可減少污染,而且高平公益性公墓已經開放……。”3月1日至7日,歐江岔鎮注湖港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徐鐵牛在各村民小組屋場會上利用前期所學到殯葬改革政策一一向鄰居們介紹起來。
一個屋場、幾張椅子,面對面講政策、聽民聲、集民智、解民憂,讓群眾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是赫山區歐江岔鎮各村“屋場會”的縮影,也是近期“紅白理事會”宣傳殯葬改革新風的議事形式之一。近年來,歐江岔鎮堅持文明管村、文明治村,吸引鄉賢、村民代表積極參與村民自治組織,主動參與村民自治管理,確保移風易俗工作順利推進。2月以來,該鎮各村在之前的自治協會上不斷完善,以村(社)黨總支部書記為會長,每村邀請、吸納10名不等各類新鄉賢作為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和禁毒禁賭會等協會的骨干成員同村支“兩委”一同商議村中大小事宜,共商共治。特別是在殯葬改革“零點行動”開始以來,紅白理事會在宣傳“火化、樹葬、進公墓”等具體措施方面發揮了積極用,“都管”們利用自身角色的優勢,“先入為主”般地將殯改政策宣傳到位,并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樹立黨員干部、鄉賢典型,發揮他們在“除舊規樹新風”的風向標效應,“一約四會”作用逐步擴大。
"

紅白理事會成員宣傳殯葬改革政策
"
自3月1日殯葬改革“零點行動”以來,歐江岔鎮出動鎮村干部200余人開展“敲門行動”,召開“屋場會”104場,完善紅白理事會19個,走訪棺材鋪、石刻店等殯葬周邊業態宣傳政策30余家,入村回收“龍杠”96根,逝者家屬積極響應政策,火化率達100%。文明之風逐漸在各領域“開花結果”。
"
道德銀行塑鄉村治理之“形”
"
積分兌換“見實效”
"
走進各村(居)民服務中心大廳,可見一個“小超市”,干凈整潔的貨架,琳瑯滿目的生活日用品,但并不對外“售賣”,而是將“積分”當“價簽”,用于本村居民兌換……在赫山區歐江岔鎮的“積分超市”里,“硬通貨”不是金錢,而是村民日常表現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所獲得的“積分”。
歐江岔鎮村(社)居民道德檔案建設從2021年開始實行,將全體村居民納入檔案管理,制定了統一的入檔評議標準,分社會公德行為、職業道德行為、家庭美德行為、個人品德行為四類,實行“加減積分制”,由基礎分和榮譽分兩部分組成。積分規則也簡單易懂,如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加10分、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加20分、積極創業且創業項產業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經道德評議會商定后可加100分,但違規操辦紅白喜事等則扣20分。分數累計,獎品分檔,每季度組織召開民主評議會,按“紅黑榜”公示,既保證了公平,也傳遞了正能量,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參與熱情,獎品除了購買以外,鄉賢們的捐贈逐漸成為獎品最重要的來源。
“以前覺得道德積分很新鮮,會考慮干什么能積多少分,選擇參與積分高的活動,以此獲得“價值”更大的獎品,但久而久之,發現周圍垃圾少了、鄰里更加友善了,覺得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其實拿不拿獎品已經沒有那么看重了。”在村民鄧女士看來,“道德銀行”規范了村民道德行為,將道德量化為積分,用“德”換分,以分換“得”,逐漸積小德為大德,積小善為大善,群眾自己才是真正的多元受益者,“有德者有得”的正向激勵機制使得鄉村治理的“溫度”長久保持。
“道德銀行”開設一年來,歐江岔鎮投入1萬余元,數字雖小,但“收獲”卻大。“小積分”撬動了鄉村治理“大能量”,積分管理已成鄉村治理的一種有效形式,文明善舉成為群眾的日常習慣,“10”后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優良家風。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重心、難點和希望所在、基層治理更是一個龐大、復雜、開放的系統,要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要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發揮村民自治作用,要引進現代化管理理念并結合實際需求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最高標準,營造“小事有商量、大事一起干”的干事創業氛圍,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政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體系,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

"
"
村民用道德積分兌換日常用品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