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奇點評】"
周谷城是我國史學名家中,唯一既撰寫《中國通史》,又撰寫《世界通史》的史學家。“一筆兩史”,奠定了他在史學界的泰斗地位,他在學術上的精深造詣和杰出成就,永遠值得我們尊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廣大黨員干部應該認真學習歷史,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
"
"
“一筆兩史”受尊崇——周谷城的故事之二
"
文章來源:《益陽紅色故事100則》,編著王國奇,中共益陽市委黨校(益陽市行政學院、益陽市社會主義學院)副校(院)長、教授。
"
"

"
"
在周谷城心中,一直有個想法,用當時最新的史學理論和史學觀點,結合自己多年歷史研究的成果,撰寫新的《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雖然有前人分別撰寫過《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但都采用舊式寫作體例,形式和內容上比較陳舊。
"
為了這個想法,他開始大量搜集史料,制成卡片便于檢索。他幾乎賠上所有閑暇時光,就著昏黃的燈光,沉浸在故紙堆中。那些年時局動蕩,知識分子也生活在溫飽線附近。他吃得很簡單,身體也不太好,但從未中斷過寫作。經過幾年努力,1939年,周谷城出版了80萬字的《中國通史》,提出了“歷史完形論”的觀點。所謂“歷史完形論”,就是歷史研究者應從全局出發,通過對人類活動各部分及相互關系的分析,獲得對歷史自身的認識,以此顯示出歷史自身的完整性。
"
接著,周谷城又開始了《世界通史》的史料搜集與寫作。1942年,他受聘于遷址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任歷史系教授,為他的研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1949年,他的《世界通史》正式完成并出版。在這部著作中,打破“歐洲中心論”,進一步闡述他的“歷史完形論”。他以文化發展為線索,描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波斯、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和古代墨西哥六大文化中心相互聯系、日趨融合的現象。這種獨特的體系和框架,為《世界通史》在海內外贏得公認的史學價值。
"
一筆兩史,奠定了周谷城在我國史學界的泰斗之位。他縱論古今,評說中外,以一個學者的睿智,將紛繁復雜的中國史和世界史梳理得井井有條。他勇于創新,善于獨立思考,敢于堅持真理,為學界所尊崇。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