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委統戰部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作用和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特色優勢,在興產業、美村貌、優治理、樹新風上下功夫,成功打造了一批統戰元素突出、“美麗”特質明顯、輻射帶動廣泛的同心美麗鄉村,推動沅江統戰力量助力鄉村振興開花結果。

"
一、以“三高”助推“三花”,打造富民新動能
"
高站位引領,鄉賢回歸錦上添花。深挖鄉賢“富礦”,建立經營型、技能型、文化型等鄉賢數據庫,對鄉賢資源做到心中有數。大力實施鄉賢“回歸工程”,建立考核獎補制度,通過異地商會、鄉賢館、鄉賢理事會等組織平臺吸引鄉賢回鄉、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哺。2023年上半年,沅江市委統戰部通過走訪株洲市、中山市、東莞市等地沅江商會,成功對接招商信息15條,達成初步合作意向2個,籌集愛心教育基金50萬元。民心村張建文夫婦回鄉建立“沅江市民心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資金約3000萬元,流轉土地2000余畝,打造“時興名貴果園+花卉+網紅盆景+民宿”的休閑旅游精品品牌,通過舉辦“桃花節”“七彩民心花卉展”等活動吸引游客2萬人次,帶動200多戶村民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至3萬元。
"
"

"
"
高標準培養,人才聚力妙筆生花。全面摸排高學歷返鄉創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民營企業以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從事新媒體傳播、電商直播銷售、農業領域技術研發等統戰對象的基礎信息,建立“新農人”數據庫,為鄉村農業產業振興“輸血”“造血”。以“沅江市新媒體協會”“直播實訓基地”等平臺為載體,定期邀請專家授課,幫助“新農人”掌握自媒體直播技能技巧,為同心美麗鄉村開展線上培訓8場次,受訓人數達到1000余人次。打造出“沅江俊少”“李無敵”等40余個主體賬號;推動農業生產合作社與直播帶貨大V合作,先后對茶盤洲黃桃、民心村冬桃等農產品進行拍攝和直播,發布現場助農宣傳短視頻29個,開展直播帶貨20場,合計流量37.96萬。
"
"

"
"
高品味規劃,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堅持“黨建引領、市域統籌、統戰共建”思路全方位打造同心美麗鄉村。依托鄉村振興“一鎮兩村”示范點合理規劃創建布局,深入挖掘農耕文化、漁民文化、紅色文化、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結合“八個一”標準化創建模式,按照“一鎮多品”“一村一特”規劃思路,擦亮了四季紅腐乳、陽羅面、草尾葡萄、民心村冬桃等一批地方特色產品名片,打造出新灣村十里塘、小河咀村漁家風情民宿群、陽雀洪村艾草生產基地、“菇稻菇”輪作等示范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同心美麗鄉村示范點。
"
二、以“三聯”增強“三宜”,創造發展新活力
"
組織聯建,增強“產業美”宜業。廣泛調動民營經濟人士、鄉賢、黨外知識分子等統戰力量進行專項服務和行業幫扶,整合各界力量、各種資源與基層黨組織互補互促,打造助力鄉村振興的立體格局。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村集體+企業+種植大戶”等抱團發展新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三眼塘村致富帶頭人趙芳明采用“企業+農戶+入股”模式流轉土地500畝,打造高標準“稻蝦共養”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新灣村建設1500余畝柑橘品改現代農業產業園,年收益增加至900萬元。
"
整治聯動,增強“環境美”宜居。構建以“村組干部包抓、黨員干部帶頭、統戰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入開展。依托各鄉鎮商會、民主黨派成員、統戰志愿者等力量,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進行常態化民主監督,開展評比活動14次,評選出“宜居家庭”“最美庭院”20余戶,處理、反饋環境衛生問題300余次,號召群眾2000余人。
"
文化聯營,增強“人文美”宜游。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因地制宜注入統戰元素,重現原生田園風光和原本鄉情鄉愁。其中,南嘴鎮大力實施鄉賢“回歸工程”,通過建設鄉賢榜、鄉賢故事墻、鄉賢館、鄉賢長廊等激活鄉賢文化,吸引鄉賢回鄉。小河咀村依托地理位置優勢和傳統老漁村文化特色,以坐漁船、觀捕魚、吃魚宴等體驗吸引人氣,以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欄目、元宵全民游樂會、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等活動出圈走紅。
"
三、以“三治”涵養“三風”,營造文明新風尚
"
以自治涵養文明鄉風。引導統戰成員發揮主體意識,積極加入村集體議事會、參與制定《村規民約》、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等,充分發揮鄉賢、致富帶頭人、村民等不同層面代表人物的作用,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村民議。陽雀洪村通過“群英會”組織籌集資金8萬元,用于村里愛心助學、開展文化活動、置辦健身設施等公益事業。
"
以法治涵養良好社風。發揮統一戰線成員在鄉村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基層干部和村民的法治素養。邀請統戰對象中從事律法工作的志愿者參與“送法下鄉”“基層普法”等活動,對農民進行法律援助,引導村民從“遇事找人”轉變成“遇事找法”。近年來,共組織各類普法活動27場次,提供法律志愿服務200余人次,發放各類法治宣傳資料6000余份,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務基層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
以德治涵養淳樸民風。發揮統戰部門的協調作用,將統戰工作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積極組織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廣大統戰成員參與到移風易俗宣傳、道德榜樣宣講等各類活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創新基地紅日國學院開展國學知識和儒家思想宣講30余場次,吸引村民群眾2000余人參與;新灣村建立的同心衛生室、同心書屋,服務周邊310戶居民,有效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