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口號”的起源,是一個常被眾人提起的謎團。
"
河北邯鄲市涉縣西戌鎮,曾是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的所在地。在今天的土窯洞遺址前,立著一塊展板,上面講述了廖承志在此向中央發電報,詢問“五一”是否有重大消息要發布的故事。
"
但在這個歷史事件里還有幾個未解之謎:廖承志是什么時候發送的電報?電報內容都寫了什么?在當事人、相關者、老一輩新聞人的回憶錄和公開檔案里,這些問題都尚未得到解答。不過,跳脫開具體的細節,時局才是“五一口號”發布的關鍵原因,當時的歷史已經到了一個重大轉折點。
"
按慣例,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每年的這個時候,中共中央都會通過新聞宣傳部門——新華社,對外作出專門決定,發表宣言、口號,舉行集會、游行,刊發文章、社論。革命戰爭迅猛發展形勢下的1948年“五一”勞動節,自然也不例外。引起中共中央在“五一”勞動節發布建國主張的緣由,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新華社社長廖承志的一份電報。
"
"

"
"
廖承志
廖承志為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之子,1908年出生于日本東京。在青年時代,廖承志在孫中山、宋慶齡和他的父母廖仲愷、何香凝的教育和影響下,積極投入大革命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嶺南大學讀書時參加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并在革命實踐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國際工會派他赴莫斯科參加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32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國海員總工會黨團書記。1933年加入紅軍,任川陜蘇區省委常委。1934年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7年中共中央派他去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46年至新中國成立前,歷任中共南方局委員、晉冀魯豫中央宣傳部部長、新華社社長等職。
"
1948年,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在山東、東北、晉南、陜北都取得了重大勝利,中原戰場告捷,直逼國民黨長江防線,歷史的長河很快就要在此時發生重大轉折。作為新華社社長的廖承志憑著豐富的斗爭經驗、強烈的政治責任和高度的職業敏感,認為在這一重要時刻,中央肯定有重大主張需要發布,于是給中共中央發了一份簡短的電報予以請示。電文很快傳到了西柏坡,機要工作負責人羅青長隨即把來電送給中央書記處書記周恩來。
"
廖承志的這封簡短來電,當即引起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民黨反動統治即將崩潰,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已到對外公布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提出新中國政權藍圖之時。于是,中共中央立即著手起草。
"
當時中共黨內,既有如毛澤東、劉少奇等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也不乏像胡喬木等功底厚實的理論工作者。因此,“中國共產黨發布一九四八年‘五一’勞動節口號”(簡稱“五一口號”)很快就起草完畢。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