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益陽職院”)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突出職業教育“以技促融”主題,探索以職業教育賦能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先后獲評“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今年1月被命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
"

"
"
建強研究基地
"
2023年3月1日10時,益陽職院院長黃維民走進園林21102班教室,講授專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出與思想基礎》。由此,益陽職院在湖南省率先推出的特色思政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論》正式開課。
"
開課后不久,益陽市首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在益陽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掛牌成立。
"
推進職業教育賦能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益陽職院創新不斷、動作頻頻。
"
“團結可以凝聚力量。”益陽職院黨委書記胡康平說,學校黨委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不斷強化理論學習、理論研究和課堂教學,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學校年度重點工作“同謀劃”、與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同部署”:通過主題黨課、雙周二政治理論學習、專題培訓講座、主題讀書班等多種形式,實現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全覆蓋。
"
益陽職院突出系統理論研究,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團隊,將有關理論研究納入學校“曙光計劃”著力推進。近兩年,學校先后立項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研究》、湖南省民宗委民族宗教調研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進路研究》、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大中小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研究》等多項省級課題,立項《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的思想進路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邏輯研究》等多項市級課題,發表多篇論文。
"
“通過挖掘通識課、專業課中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我們學院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讀書》等優秀課程思政案例4個,‘百年再出發 "你好二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案例2個。”益陽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娟說,學院將充分發揮人才學科優勢,從研究隊伍的組織和研究課題的規劃兩個方面,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研教促創,力爭多出新成果、新實踐、新經驗,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效升級和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

"
"
巧用“四大”載體
"
船舶與機電工程學院大二學生胡禮文,是益陽職院宣講隊隊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館開館以來,胡禮文常常帶領宣講員為前來參觀的社區居民、中小學師生宣講。
"
“我們主要講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講中華民族一家親,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胡禮文說,自己每講解一場,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便深一分,也將這份熱愛傳遞一分。
"
“教育實踐館開館以來,學校已培養宣講員38名,接待參觀人數超過1萬人(次)。”益陽職院團委副書記謝望舒說。
"
益陽職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載體,可不止“一館”。“我們還有‘一路一園一墻’。”益陽職院黨委委員、黨委宣傳統戰部部長蔡敏介紹,“一路”即團結大道,大道在校園中心位置,是“一館一園一墻”的連接線,象征著學校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一園”即石榴籽園,園中合理布設中華文化和形象標識,打造階梯劇院、石榴草坪、文化地刻走廊等系列人文景觀;“一墻”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欄、教育墻等。
"
育人有道,潤物無聲。益陽職院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校園建筑景觀,創作經典誦讀等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作品,著力營造文明和諧、誠信友善、團結互助的校園文化氛圍。
"
"

"
"
深化活動育人
"
益陽職院現代農業學院的土家族學生黃宇翔,是同學心目中的“體育達人”,2022年獲評湖南省第十二屆大學生運動會“優秀運動員”。
"
“在學校,我沒覺得自己作為少數民族學生有什么不同。”黃宇翔說,學校開展一系列活動促進民族團結,大家獲益良多、成長許多,深刻領會到“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真諦與美好。
"
“在學校,每個民族的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黃宇翔對自己參加的活動“如數家珍”:“民族聯歡晚會上,我跟著藏族同學學跳鍋莊舞,還教同學跳土家族的擺手舞。”“‘民族團結一家親’茶話會中,大家彼此交流、互學語言,非常融洽。”“學校組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主題演講比賽。有一年,藏族學長嘎瑪次仁榮獲省賽高校組一等獎。”……
"
“出彩的機會,通過活動來展現。”謝望舒介紹,學校利用主題班會、黨團活動、“推普周”活動、中華經典誦讀等形式,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精心打造“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主題班會、“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黨員學習交流會等主題活動;在國慶節、烈士紀念日等國家重大節日、紀念日,學校團委、各二級學院舉行升國旗儀式、開展國旗下的教育活動;利用金家堤黨支部、“山鄉巨變第一村”等課外紅色實踐教育基地,組織學生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學生收獲頗豐。
"
助力鄉村振興
"
2023年,由益陽職院建設工程管理學院學生蹇潔領隊的益陽“鄉”遇未來志愿服務暑期社會實踐團,入選“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團隊名單,并獲評2023年湖南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
到少數民族聚居區推廣普通話,是益陽職院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學校在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主動作為,創新開展“百師進百村”助力益陽鄉村振興活動。發揮學校人才、專業特色優勢,有效整合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資源,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產、教、研、創一體化管理服務平臺和體制機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
播種贏得收獲:學校與5個民族鄉村共建產業人才培養基地,開發“肉牛高效養殖技術”“丘陵地區油茶林種植技術”等特色產業鄉村振興職業培訓包3個,開辦鄉村振興技能人才、企業管理人員等培訓班4個,開設“田間課堂”13場,培訓技能人才300余名;助力桃江縣三堂街鎮晚谷村油茶株畝產量提高50%;開辦畜牧、糧油等與民族地區產業對口的專業,重視面向民族地區對口招生。此外,學校選派干部援疆,助力新疆更好更快發展。
"
團結就是力量。益陽職院充分發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的示范引領作用,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學校成為湖南省楚怡“雙高”建設單位,獲評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等,是湖南省一流特色專業群建設院校、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近兩年,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獲全國性一等獎11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6個,省賽一等獎31個、二等獎71個。
------------------------------------------------------------------------------------------------------------------------------------------------------------------------------------------------------
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益陽電視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任何媒體、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違者追究責任
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新聞糾錯:80085816@qq.com
------------------------------------------------------------------------------------------------------------------------------------------------------------------------------------------------------